在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广袤玉米田中,一场农业智能化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近日,几台装备先进的四轮自走式除草机在无人的驾驶舱内,仅凭北斗导航系统的指引,精准穿梭于田间,自动避开秧苗,仅对杂草进行清除作业,这一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此次除草作业的智能化实践,正是“北斗在农业无人机中的应用”这一典型案例的现实写照。不久前,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京津冀北斗时空信息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的这一案例,荣幸地入选了京津冀北斗时空信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市率先引入北斗导航系统的合作社,其200多台农机均配备了这一“天眼”,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自动化作业。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传感器感知与当行控制单元指令发送,使得农机能够实时获取位置、速度及倾斜度等关键参数,实现自动驾驶。即便面对复杂地形,农机也能自动规划精确路线,让播种、旋耕、收割、喷洒农药等作业更加精准高效,从而大幅提升农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图中,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这正是沧县鑫翰合作社智能化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合作社已拥有一支100多人的专业团队,管理着超过1万亩的流转土地,从耕地、播种到收获、喷洒农药,一系列农耕操作均实现了自动化。他们还通过自动化设备为托管农户的10.24万亩土地提供服务,有效推动了农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资利用率和降低了成本,更为农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沧县鑫翰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下,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正计划进一步深耕农业领域,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为农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