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白酒行业的两大巨头——贵州茅台与五粮液,纷纷在科技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7月22日晚,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宣布将与母公司茅台集团携手,共同出资设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据悉,这家研究院的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人民币,其中贵州茅台以货币及实验仪器形式出资4.9亿元,持有49%的股份;茅台集团则以货币及科技大楼作为出资,共计5.1亿元,占股51%。
就在前一天,五粮液在科研领域的动作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公开信息显示,宜宾五粮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已于7月17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泛,涵盖了科技中介服务、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多个领域,且由五粮液全资控股。
白酒行业的科技研发,主要聚焦于原料、生产、发酵技术以及微生物研究等关键环节。作为行业的领军者,茅台与五粮液在白酒科技研究上的投入持续增长。以贵州茅台为例,其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2024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2.18亿元。五粮液同样不甘落后,其研发费用也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024年的投入更是高达4.05亿元。
在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上,贵州茅台今年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原料育种、酿造微生物、数字化等多个领域。例如,在酿造环节的研究中,贵州茅台首次构建了高温大曲蛋白质组解析技术体系,成功鉴定出12155种蛋白和919种游离肽等。而五粮液方面,去年10月,该公司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五粮液酒体超过3000种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并发现了4个以五粮液命名的新菌种。五粮液今年推出的29度低度酒,也被视为其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果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龙头企业之所以在科研领域加大布局,主要是因为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为了加强产品质控、维持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不得不进行延伸性布局。通过对白酒风味、活性物质复杂体系以及微生态复杂性、稳定性等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白酒的稳定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酒业协会此前也发文指出,未来白酒行业科研的重点发力方向应聚焦于风味个性化、微生态研究、蒸馏技术创新、低度酒风味提升、贮存技术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领域。这些研究方向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