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店长”模式盛行,情绪消费能否成为线下门店新解药?

近期,“一日店长”活动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年轻人不惜排队数小时,只为亲眼见到担任店长的明星或网红,甚至有人愿意自费数千元,争取担任一日店长的机会。这一现象与当前实体店面临的进店难、人流稀少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实体商业的生存竞争中,“一日店长”模式如同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起初,这只是明星网红的专属特权,如今已演变成全民参与的流量狂欢。它超越了简单的营销手段,成为品牌打破困境的关键策略,同时也反映了Z世代消费逻辑的深刻变化:传统货架交易逐渐被情感共创取代,实体店正从商品销售场所转变为梦想实现的空间。

在情绪消费主导的今天,年轻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他们既追求线上购物的便捷,又渴望线下体验带来的情感满足。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忠实顾客,让消费者从进店到消费再到复购,成为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一日店长”模式的兴起,正以一种创新的互动方式,推动品牌从商品售卖者向情感连接的生活伙伴转变。

这一模式并非全新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2016年,林志玲就曾作为一日店长,为浪琴手表站台。然而,当时这类活动尚属偶发,影响力有限,更多是作为品牌宣传的点缀。近年来,随着情绪消费需求的激增,“一日店长”模式的热度迅速攀升,应用场景也从美妆、服饰等传统零售领域扩展到奶茶店、景区、买手店等多个领域。其核心在于明星、网红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强互动属性,能够快速将粉丝的追星热情转化为线下客流。

以快时尚品牌W.Management(WM)为例,其在北京大兴荟聚的首店开业时,将“一日店长”模式作为核心营销手段,成功实现了从预热到转化、从流量到留存的闭环。品牌通过小红书平台发起一日店长招募活动,引发粉丝热烈讨论,增强了用户参与感,提升了品牌好感度。开业前,品牌通过发布神秘店长线索、公布活动亮点、邀请网红录制祝福视频等方式,层层递进地推动话题热度达到高潮。

新店开业后,“一日店长”活动持续进行,大量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门店排队盛况、与店长的互动场景等,直观展示了活动对线下客流的拉动效果。WM上海店更进一步,通过邀请潮玩展嘉宾担任一日店长,实现了跨场景的用户引流和品牌曝光。

“一日店长”模式不仅是一次营销创新,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关系重构的体现。它通过情感共鸣和场景体验的双重驱动,让品牌从“卖货者”转变为“共鸣者”,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情感需求。然而,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审美疲劳和打卡式体验逐渐成为挑战,这场由“一日店长”点燃的流量狂欢能否持续燃烧,仍是一个未知数。

从效果来看,“一日店长”模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销售爆发,更在于长期用户关系的培育。一方面,凭借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它能快速促进消费转化;另一方面,它也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通过粉丝的自发分享和UGC内容产出,深化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为复购和口碑传播奠定基础。

然而,随着“一日店长”活动的普及,高成本低回报、塌房风险增加、流量短视症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品牌需要警惕这些隐患,回归“人”的需求,用真诚的场景设计和专业的内容输出,传递品牌价值,建立用户信任,才能在情绪消费时代实现长效增长。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