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SUV产品线调整:G6探索成本优化,力求价格亲民

小鹏汽车正酝酿G6车型的成本优化计划,据内部消息透露,这一举措预计将使目前在售的三款G6车型成本降低1至2万元。经过成本优化调整后的G6,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投入生产。

现有G6车型的项目代号为F30b,实施成本优化后将调整为F30be等。在不牺牲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小鹏计划更换G6部分零部件的供应商,而车型的造型、功能等核心特性将保持不变。

此次成本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调整G6的市场售价。今年7月,小鹏全新车型G7以19.58万元的起售价上市,这一价格低于市场预期。G7定位为中大型纯电SUV,其22.58万元的顶配版本搭载了小鹏自研的三颗图灵AI芯片,小鹏董事长何小鹏称其为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

G7在多个方面超越了G6,不仅车身尺寸更大,车内配置也更高级,例如配备了一套与华为合作的AR-HUD,第二排还设有独立屏幕。然而,两款车型的价格区间存在重叠。G6于今年3月中旬上市,售价区间为17.68至19.88万元,高配版本的价格已超过了G7的起售价。

据了解,小鹏明年的SUV产品线将至少包含四款车型。除了已经上市的三款车型外,还将有一款代号为D03的全新车型在武汉工厂投产。D03意在SUV市场中复制MONA M03的定位,参考M03的价格区间为11.98至13.98万元。未来,这四款SUV均计划推出增程式混动版本。

在新车型陆续上市之前,小鹏需要明确SUV产品线中各车型的定位,并确立清晰的价格梯度。车型内部竞争是车企的大忌,尤其是G6和G7两款车型共享了大量研发资源,在外观等直观感受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尽管G6高配与G7低配版本主打不同的用户群体,但相近的价格还是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小鹏在发布G9时曾因SKU设计过于复杂,提供了多达六款车型及多种选装包,增加了消费者的理解成本,导致这款旗舰车型遭遇口碑危机,迫使小鹏紧急调整产品策略和配置方案。此后,小鹏的新车型力求精简,一般将可选车款控制在三到四个。

目前,小鹏有三款在售SUV,G9定价区间为24至27万元,与G7之间有2万元的价差,而G6与G7的价格则较为接近。G7上市后,G6需要重新定位。G6于2023年中期首次上市,初期定价区间高达20至27万元,对标特斯拉Model Y,但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去年,小鹏成功推出两款热销轿车——MONA M03和P7+。这两款车改变了小鹏以往的策略,不再将高规格科技配置强加给所有用户,而是提供更高的性价比,同时保留核心智能化特性。此后,小鹏的多款改款车型都延续了这一策略。今年3月,G6改款上市,价格控制在20万元以下,销量显著提升,连续三个月稳定在5500辆以上,成为品牌内销量第三的车型。

尽管G6销量有所提升,但仍未达到爆款水平。目前,小鹏仅MONA M03一款车型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今年上半年,该车型贡献了小鹏品牌约四成的销量。因此,G6进一步降价不仅能更清晰地拉开与G7的定位差距,还能将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贯彻得更加彻底。

尽管目标明确,但降本的具体路径是否合理有效,对小鹏来说仍是一大挑战。据了解,小鹏的多款新车型正在重新评估并选择多个零部件项目的供应商。降低成本只是这一举措的目的之一。何小鹏曾在采购上吃过亏,如今他将零部件成本管理作为亲自抓、管理细致的领域之一,为此建立了诸多跨部门流程。

然而,这也导致整个体系运行变得复杂,一个零部件的定点往往涉及项目负责人、平台负责人、专业经理等多个管理者。再加上小鹏产品策略频繁调整,建立稳定的整车与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变得困难。稳定的整零关系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仅影响成本和质量,更是成熟车企与供应商联合研发、共同促进技术进步的基础。即便在中国,丰田系的整车工厂周边通常也聚集着其绝大多数核心供应商。

国内新势力车企中,零跑借鉴了丰田的零部件策略,这是其能够在体量不大时维持成本竞争力的原因之一。零跑在关键部件上实施自研自制,如车灯,对于技术门槛高或规模要求严苛的部件则通过合资方式解决,如座椅,以此构建稳定的供应关系并获得性价比优势。

小鹏的目标是从科技企业向大型制造业基因的公司转变,但如何构建一套能持续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成熟体系,仍是其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